清明雨上,遙寄相思
?文/安望舒?
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北京總所助理?
又是一年春草綠,又是一年清明時。清明節又稱踏青節,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祭祀節日,自古以來就有清明祭祖掃墓、踏青郊游、插柳等傳統習俗。那么,在祭奠逝者和踏青郊游時,我們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??
一、防控疫情 文明祭祀
?3月31日,在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 298場新聞發布會上,北京市疾控中心表示,清明是寄托哀思、緬懷先人的傳統節日,也是人們出行和聚會的高峰期。建議廣大市民朋友,在出行踏青過程中,增強防護意識,做好個人防護。?
律師提醒?在疫情防控嚴峻的形勢下,為避免清明祭掃扎堆聚集帶來的傳染風險,提倡大家通過網絡祭祀、家庭悼念的方式進行追思和紀念。表達思念的方式不僅僅體現在為先人掃墓祭祀,更體現在發自內心的想念和銘記。?
二、嚴禁明火 安全祭祀
?受各種封建觀念、陳舊習俗的影響,部分人在清明節仍采用燒紙錢、燃香燭、放鞭炮等方式進行祭掃活動,傳統的清明祭掃的方式不僅不符合低碳環保的理念,更容易引發森林火災。?根據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》 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防火條例》規定,森林防火期內,禁止在森林防火區野外用火。因此,到山林里墓地祭祀,一律不應攜帶火種進山,更不能燃放爆竹、燒紙和抽煙。更有甚者,導致火災發生的,即便是無心之失,也有可能承擔刑事責任,因為根據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》規定,過失引起火災,造成他人重傷、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物遭受重大損失,危害公共安全的,可以失火罪論處,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;情節較輕的,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。?
律師提醒?在清明期間,提倡鮮花祭奠、網上祭奠等文明祭掃活動,以獻一束花、清掃一次墓碑等具有時代特點的方式寄托哀思。?
三、遵紀守法平安祭祀?
近幾年,清明節燒人民幣的新聞屢見不鮮。然而,上述"風俗"已經違反了國家相關法律法規。《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銀行法》規定,禁止故意毀損人民幣。禁止在宣傳品、出版物或者其他商品上非法使用人民幣圖樣。同時,《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》規定,故意毀損人民幣的,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,并處1萬元以下的罰款。?
律師提醒?有錢并不意味著可以"為所欲為",哪怕燒的是自己的錢,因為燃燒人民幣的行為不僅不能更深刻地寄托哀思,同時還存在失火的風險,甚至還可能涉嫌違法犯罪。